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设计??
-------来自网友的心声
-----网友:爱红旗
一汽的老一辈不知道怎么看现在的一汽,是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可并不是只有借鸡下蛋这一个法子啊,不是还有强强联手吗,我想现在的一汽决策层正是混淆了这个概念,他们自认为是在“强强联手”,可实际上呢,他们没有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经验,优良的品质,而是照搬照抄,说好了是照猫画虎,说破了那就是画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何况抹煞了老一辈红旗人赋予我们唯一的珍贵的国车的中华魂!
老外纵横商场多少年,有钱赚他们会不做吗,可一汽呢,倒是自己挣足了,可是压根没发现自己拣了一堆玉米,真正的金娃娃却离他越来越远了。说真的,看看奔驰、保时捷、迷你、甲壳虫,这些老品牌让他们的主人挣足了银子和面子,可我们更要仔细看的是不同年代他们看似不同,却神韵犹存的一脉相承,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那些主人的口袋,更应该是他们对这些品牌付出的心血、汗水还有感情。 现在科技发达的令人难以想象,懂车的老百姓看到“红旗”会说“套壳”,不懂的老百姓呢,兴高采烈的买回家一台,突然有一天停在街上,发现身边有台丰田和自己的车一样,为什么呢?爱国的会说,“娘的,哈日”,不爱国的会说“有创意,回家换标”,可是仔细想想真的好悲哀啊。这倒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考生,抄袭时将报纸上的“下转三版”一并抄上了,呵呵,可笑是吧,可我觉得他是真傻! 看看我们的论坛,门可罗雀,为什么?一汽是有责任的,有句广告词“民族的、世界的”!!!没错,老红旗在她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就做到了,可是现在呢,怀念她的又有几人,一汽在面对记者时会怎样回答呢?我们成天说发扬光大,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汽没有这么做!59式坦克我们拿来了,现在我们有了99改。AK-47我们拿来了,现在我们有了95枪族。可老红旗是我们自己的,现在我们却什么也没有了!?
谁敢说长征和嫦娥是套壳的,借鉴的,抄袭的!!!一汽,中国人火箭都造得,你们却忘了自己摊的煎饼是什么形状了!放在梁山上,你的兄弟们会说“你呀,对得起家乡父老吗”?这时候别人5分钱给你个汉堡,你拿到弟兄们面前说1毛钱,里面有肉,然后看着兄弟们吃的有滋有味,自己在一边想为什么偏要吃煎饼,这不挺好吗!是的,可以这么说,可是你想过没有,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外国人也有吃煎饼的。人总是在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些事做的是不对的,可除了认识变了,还有什么,后果呢,谁来买单?
一汽啊,“民族的、世界的”好好想想,怎么面对这六个字吧!
-----网友:funnyhank
我们需要怎样的汽车设计?
我观察到国内汽车界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国内的自主品牌,几乎都在邀请国外的专业设计公司设计自己的车型,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希望以国际性的眼光做世界级的汽车,野心很大;而已经进入国内的国外品牌,却开始设计制造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比如通用引进的车型都会在泛亚整容一下,大众也搞出了个风火轮轮圈造型“哪咤”概念车,而已经引进国产的汽车,无一例外都要起一个很“中国”的名字……目的都在“讨好”国内的消费者,行事低调。我曾经是一个民族汽车的捍卫者,抛弃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概念,就汽车论汽车,在我眼里,截至目前最完美的中国汽车就是CA770老红旗:折扇造型的进气格栅、福建大漆的漆面、宫灯造型的尾灯、天鹅绒的座椅、方向盘中心的向日葵、仪表盘上的天安门……中国的传统元素被和谐地运用到了汽车这种“冷血机器”中。很遗憾,在CA770后,“红旗”这个最应该“民族”的品牌的作品,继承的大概只剩下了引擎盖中央的立标,其他的设计就都有些不伦不类了。至于其他品牌也偶然有类似的概念作品问世,要么有一个特中国的名字“麒麟”“鲲鹏”“哪咤”,要么就干脆将中国元素使用到了极致,搞个“风火轮”造型轮子什么的……--感觉很生硬!难道中国传统元素里可汲取的就剩下这么点了?这一点,我们的确是需要向日本的设计师们学习,他们可以把汉字的笔画抽象为车内的门把手造型,也可以把松树的造型抽象成中控台的轮廓--向传统学习,却不禁锢于传统。我也想过一些解决方案,比如:用竹子或者漆器(推漆)做成的中控台--竹子用在低端车上,漆器的用在高端车上。奔驰已经可以将大理石做成中控台了,这两种材质肯定比大理石的可塑性要强得多,而且这两种材质肯定要比用塑料做出的劣质“桃木”要“中国化”得多。 但我现在对民族汽车这个概念已经不那么“偏激”--不一定要强调在车上是否一定要出现“中国元素”,这是源于我对德国汽车的观察。德国有没有传统?有!在德国的传统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音乐、啤酒、老鹰、熊……但尽数德国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欧宝、保时捷,在他们的车上我们没有看到些许这些传统德国元素的影子,德国人只是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贯严谨地做汽车,慢慢的设计精美、质量上乘、性能优良的汽车文化却成为了德国文化、甚至是德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却是在刻意地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强加到汽车或者汽车文化上,这其中是不是有些错位呢?
在当今这个一体化经济的时代,确实是需要些国际眼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绝对支持目前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的这种行为--用“世界车”的标准制造民族汽车;但我也绝对理解国外品牌这种讨好国人的做法,因为国外品牌本身在国外市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现在就是奔着国内这块蛋糕来的,“投其所好”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提醒自主品牌的是,切忌急功近利、切忌眼高手低、打好基础(比如稳定的国内市场表现、优化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成熟的品牌保护和推广策略)也很重要;需要提醒国外品牌的是,我们支持你们的“本土化”策略,需要你们的“本土化”产品,但切记“媚俗”。 最后再回到我最喜欢的“红旗”上,我们需要“红旗”的国际化眼光和国际化合作,但我们确实也需要一款类似CA770的这种民族汽车作为中国汽车的“精神标杆”,而不是除了名字很“中国”的“红旗”。
-----网友:机械增压的小鸟
可是仔细想想,当年老红旗能造出来纯属政府行为,一声令下,强制执行,结果愣是敲出一辆自己的汽车,装上别人的发动机,就上路了。当时的社会上这红旗车是纯粹的政府采购行为,不对外销售,所以没有商业价值。而现在是半商业社会,我们虽然也还是能敲出来,但是投入大于产出,所以没了生存价值。但是我认为有一种这样的汽车存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大可以外形按770图纸,重新设计车身结构,用上先进的技术、材料,造不出发动机的话装个5.7HEMI V8之类的,配给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宾车队使用,让红旗成为一种象征。
至于商业生产上的那些东西,很多时候中国能设计,但是造不出来,装备制造水平、工业加工水平太差(国产机床加工精度和进口货加工精度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质量没法保证),现在又不是土法上马的时代,很多东西靠手工是不行的,而自己研制设备的投入又太大,他们都是商人,必然选择利益最大化,东拼西凑弄出一辆汽车就上市了,根本不考虑别的。有人说:引进进口技术如何如何,其实那技术转让费也是很高昂的,看看中国引进技术生产的汽车吧:捷达,桑塔纳(帕萨特B2),引进时就已经是过时的技术,所以还是有一定价格优势的。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拿最新的B6(迈腾)来讲,技术无疑比较先进,可是为了保持价格优势,也舍掉了很多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动机,把原版的发动机减小排量、取消TSI双增压中的机械增压技术。。。。。。而且一汽大众的工艺水平比较垃圾,弄得本来一辆杰出的好车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是这样,才稍稍保持住价格优势。与此情况类似的是速腾,比迈腾还要严重,居然换掉了先进的发动机,继续使用宝来的旧货色,结果车的行驶品质大打折扣,此外还有一些做工问题,饶是如此,价格依然居高不下。看来一汽很不善于经营,两种德国汽车业的结晶就这么糟塌了。对比这一新一旧两对帕萨特和捷达,简直是越来越退化,依我看来一起今年来只有一部宝来能称得上是好车。可以说:现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哪国设计的东西,只要是中国生产的,水平上都要降一截。
我二十岁,喜欢汽车,也喜欢驾驶,也开过不少种汽车。当时考大学的时候很想学汽车制造,可是阴错阳差的学了经济。喜欢汽车可以说是从小就注定了的,从小看见满街的汽车就激动。现在很希望看到红旗再生、中国装备制造水平提高,还有,就是驾驶一次老红旗,体验一下那种心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