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的程老的采访专访广州美术学院2015研究生毕业作品《中国·红旗》作者谢国发先生 »

500万的红旗你怎么看?

 

红旗L5 2012年的品牌发布会露面,沉寂一段时间后,突然多次出现在接待外宾的新闻中,充满正能量的长安街-红旗-国宾车队的景象重现大众视野。在刚结束的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一个500万的售价颠覆了原来还不错的形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微薄上、各大论坛上,大家一边倒批评之声。


             让我们看两个微博上转发比较多的文章:

我个人认为后者的观点更客观,也更全面。他的微博地址:http://weibo.com/yunceliang


认真看了几乎所有的网络评论,大部分是对500万的售价的质疑,然后是沿着"实际成本-到底多少利润-一汽官僚-败家子-山寨-核心技术-不作为-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社会体制",一路下来,批评就扩大化了,增加了非理性的成分,最后竟然上升为对社会制度和体制的抨击。一个车型问世,能让大家看到这么深刻的问题,这确实说明了红旗在我们心中的独特位置和沉甸甸的分量,但这些问题真的不是一个红旗应该或者能够承担的。


             当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老百姓看着高高在上红旗车和500万的售价时,或多或少仇官仇富的心理被激发了,红旗L5天然的权贵背景,就成了众矢之的。一边是做着这个红旗车网站,对老红旗有着特殊情结的我;一边是标准工薪阶层,天天朝九晚五,房贷\汽油费\孩子花销都压喘不过气的我,看着这个500万的L5,感情是复杂的。


             让我们暂时揭去它的权贵和土豪的标签,暂时忘记它500万的售价,还原它本来的简单属性.它是一辆汽车,豪华的,自主品牌.就这么多。我们也还原平和的心态,就像在集贸市场买菜一样来聊聊。


             关于设计上,每个人对美都有自己的理解,造型设计这个主观性很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很正常,见仁见智。L5外观继承性很强,大家也许更容易接受,但是对可持续性发展不是好事。经过30年的断代,大家的思维惯性在那里。2005年上海车展出的Hqe,大家接受不了,就是因为大伙对老红旗的印象太深刻了,根深蒂固。红旗设计师确实很难,限制比较多,如果创新多了,大家不承认这是红旗,直接失败;继承多了,跟不上时代,为以后的设计增大难度。2014了,L5这种外观设计毕竟已经落后时代了,下一代怎么办,还照这个路子走?十年后还这样?这种复古的外观不可能一代一代持续下去,早晚是要改的,希望能早点突破的束缚。内饰很漂亮,惊艳的感觉,创新和继承都有体现,比检阅车好很多,把很多民族元素都融入其中,点赞!。关于底盘、动力系统,评论的对象由设计师变成了工程师,处处体现专业性,实在水平所限,关于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轮胎、悬挂,网络上很多网友都有更专业的评论,个人认为V12发动机等投入使用,无论形象意义和实际意义,就是不小的进步吧。有些网友对该发动机的功率、扭矩仅仅从数字上和其他车简单比较,是不科学的。


             红旗车上市了,成为了商品.这个意义满重大的,这个是大红旗第一次走向市场,第一次有了售价。不管红旗之路,走的有多艰难,毕竟现在H7、L5都出来,外观上让人眼前一亮,不再是奥迪丰田的贴牌了,相对以前是进步了的。这背后肯定包含很多人的心血,是有所作为的,是在努力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中国足球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一次泰国队,我们是该继续骂呢还是鼓励一下?同样,红旗让人那么多次失望后,终于有了点起色,应该鼓励吧。汽车生产出来,卖了可以赚钱,赚的钱可以给领导和工人师傅发工资,剩下的钱可以扩大再生产,可以投入研发,完善产品,提高竞争力,生产新型号,赚更多钱,这应该是所有汽车企业的目标吧。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希望现阶段多一些土豪权贵来做朋友,多买一些,不管是什么动机,品牌保护也好、政策倾斜也好,让红旗实现原始积累阶段。红旗真正批量进入用户手里,天南地北大街小巷的开起来,这才能发现问题,反馈意见、优化设计、巩固品牌,不再是概念车仅仅车展上露个面,被观众指手画脚一番后,不了了之。跨过去第一步,步入正轨,也许这次复兴红旗品牌真的能起来。


让我们再回到500万,贵么?真贵!


             我们理性的看看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德国ABB的旗舰车型12缸发动机都是二百五六十万左右,劳和宾的同类产品大约600万左右,貌似L5和劳\宾差不多的价格,但是,如果考虑到进口豪华车的关税+消费税(25%+40%)还有运输环节的费用,轻松翻倍。也就是说,同档次的劳、宾实际二三百万人民币的价格来对比更客观,他们在美国的售价也就30-40万美元左右。所以,相对于市场上的同类车型,L5确实是贵了很多。


500万贵吗,也不算贵。因为成本应该很高,具体多高我说不好,汽车生产企业,装配式复杂生产,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构成很复杂。大家都知道汽车是规模生产,才能摊薄成本。如果,整个大红旗是一个项目的话,2005年大红旗上海车展露面,到2009阅兵,到法国总统带女朋友乘坐,再到L5正式上市,9年了杂七杂八都要算里面吧,全部L系列的车,我估计生产了到1百辆都难。这么一算一辆车要摊多少成本。


奢饰品?


             其实极致的艺术和技术,历史上从来就是为权贵们服务的。无论国外国内都一样,经典的惊艳的建筑、工艺品、美食、服装,只有权贵阶层有实力去消费这些,工匠也只有依附于他们才能专心致至的把工艺水平发挥到顶级,从而推动整体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从故宫到罗浮宫,从皇家园林到欧洲古堡,从瑞士的钟表到官窑的瓷器,都是艺术瑰宝,文化历史上都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东西都是好东西,有哪个是为老百姓准备的?所以很多朋友抨击的L5里面v12发动机、漆器面板、真皮座椅啊、玉把手、如意造型啊之类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其实这些是有存在意义,奢饰品么,lv、爱马仕一样,这些玩意贵就贵在超越了人的普通需求,更多给人精神层面的满足。L5上市了,我和大家一样买不起(我可能更惨一些,H7也买不起,)但是却希望更多的民族特色设计出现,开创出民族风格之车的路子。

我们红旗网站开张十几年了,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大部分未曾谋面,但都知道对方是执着的爱着红旗的人,大家一块交流学习,共享信息,感觉很好。相信有些朋友和我都有一种这样的心态,一方面,常年对红旗的关注,形成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习惯性愤怒,看不惯的就想说两句;另一方面,看到身边的朋友和网友对红旗的不利言论,总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总想再辩解或者反驳过去,容不得别人说红旗半句的不好。套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说的话,"红旗是只可以自己骂却绝对不允许别人骂的汽车。"唉,纠结的合体。


"爱之越深,恨之越切,责之愈严",我想大家的批评是红旗品牌的最大的宝贵财富,更是勇敢前行的不懈动力,希望能且骂且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