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辆红旗检阅车红旗ca72量产车 »

红旗ca72的第二、三、四、五轮样车

  

 1958年第一辆样车完成试验后,一汽决定按照“仿造为主,适当改进,自主设计”的原则,开始正规程序重新设计该车型,但每一程序的时间仍按照“大跃进”的“连续作战”精神进行工作。这时候除了原来用来参考设计的克莱斯勒-帝国,又另外取得了两辆样车,为下一步的车型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两辆车分别是卡迪拉克-fleetwood轿车和林肯-大陆轿车。同时来自苏联的专家也参与到项目当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该车型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设计,缸体模仿克莱斯勒,缸盖模仿卡迪拉克,改用机械式变速器。车身的各部分也灵活的学习模仿了三辆参考样车。


ca72的试制过程按照汽车研发的普遍流程,制作了1:1的油泥模型和木质模型。

油泥模型,根据相关资料模型车轮毂直接套用了卡迪拉克的部件。

设计当中的木质模型,工艺装备都以此模型为依据。


CA-72-2E第二轮样车相对第一轮样车,除沿用了很多成功之处外,将散热隔栅,将原来的扇形抽象,更符合轿车设计的审美。转向灯向车身侧面延伸,侧面装饰线、窗框、空调入口设计更简洁,基本上具备了现在红旗轿车的雏形。

车头未安装红旗树立标志,尝试用“古车”图形的车标。


CA-72-3E

加入了尾标 和侧标,后车标的设计者是陶本光。


CA-72-4E

101.jpg

ca724E.jpg

水箱面罩改为横格,这种构思是当时北京汽车局负责人之一、原机械局局长郭栋才同志提出的建议,一汽的王少林副厂长也同意这种想法。 但后来郭力厂长表示应当仍采用原来的扇面条纹为好。该尝试参照了林肯-大陆的设计。保险杠采用了圆锥造型。

“中国古代战车”标志,由长影厂的美术专家提出的建议。

散热格栅尝试改成横向装饰,效果不理想,从而确立了红旗的竖向格栅的标志性的设计特征。


ca-72-5E

102.jpg

201449175659.jpg

这是CA-72车型的定型样车。全车各个总成在每一轮试制过程中都做了改进。所以可以说;第五轮试制的样车是集前四轮试制的基础而完成的。样车于1958年底完成,后来投入生产的CA-72车型与此型完全相同。


ca72的定型车

114.jpg

115.jpg

113.jpg

112.jpg

仪表板涂有福建大漆“赤宝砂”

座椅及门护板选用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

 111.jpg

ca72总长5500毫米,前脸采用扇形图案,车身造型庄重典雅,尾部采用了独具一格的宫灯型尾灯,方向盘中央的向日葵造型及后尾标是纯金打造。发动机是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8缸液冷发动机。最早的ca72在翼子板一侧标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仪表板涂有福建大漆“赤宝砂”(由于工艺复杂,不能和汽车生产周期相适应,后取消),座椅及门护板选用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由于内含金属丝,容易刮扯乘客衣服,后取消),顶棚为丝织面料。装备功率162千瓦V8发动机,液力自动变速器。

CA72定型车造型庄重大方,水箱格栅为扇面形状,但已不是原有的式样――第一辆红旗样车ca721E的前脸格栅有些简单照搬建筑形式,感觉刻板,不很和谐,生产型的红旗CA72型经过改进,前脸格栅看起来十分合适,这成了此后红旗轿车的脸谱特征。尾灯沿用了“东风”小轿车的宫灯造型,富有民族特色。